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關懷園地 > 溫馨小品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你,才是最重要的!請卸下救世主的重擔吧!

自信人生
自信人生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在心理助人領域,同行之間總會彼此提醒:「請先照顧好自己!」。

這是因為,我們都知道,助人的過程會付出許多的情緒勞動,即使只是坐在那裡與案主談話,光是承接住案主帶來的情緒負擔,提供給案主穩定的支持力量,就相當費神耗力了。於是,不論是在哪個場合從事身心照顧工作的人員,都常會面臨專業枯竭(burnout)的危機。

長期觀察下來,部分投入助人領域的人,尤其是有志以心理諮商或治療為主要助人方式的人,過去或許有著一些重大創傷經驗,在尋求自我療癒以及體驗到被幫助的經驗後,決定走上助人之路。因此,即使已經成為執業多年的助人者,身上仍然帶著些許未被處理好的傷痛(或者永遠都不會可能被處理好),很容易被案主的某些情緒反應或議題引爆。

照顧別人的人,常常也是受苦中的人。因此,在心理助人領域的學習過程中,會花費大部分時間在自我覺察與梳理生命經驗,這個過程會持續進行。許多心理實務工作者,一邊做著助人工作,一邊也在接受專業督導,或者心理諮商與治療,一方面是一種自我照顧,也是對自己及專業負責的表現。

因為,唯有把自己的身心安頓妥當,才能充分展現助人的效能。

--

在日本臨床心理師伊藤繪美所著的《為什麼幫助別人的你,卻幫助不了自己》一書中,透過兩個心理治療的案例,試圖呈現認知行為療法、正念療法及基模療法如何幫助一個人受苦的人逐漸走向療癒。在作者鉅細靡遺的描述中,清楚地揭示了心理諮商或治療的過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對社會大眾求助心理專業具有深刻的教育與宣導意義。而透過閱讀案例分析,讀者能一窺案主的內心世界,並藉此核對與覺察自身的狀態,不失為一種增進自我了解的途徑。

另一方面,這兩個案例中的主角,正好都是以照顧他人身心健康為專業的人。當一個人難以安頓好自己內心的紛亂,當然難以提供他人有品質的專業協助。事實上,這不只是在提醒身心照顧領域的專業人員,更在提醒所有正在照顧他人的人們,自我照顧的重要性。

我看過許多人,在職場或各種人際關係中,常扮演著救火隊或心靈捕手的角色,總是忙於照顧他人的需求,過於貼心地立即滿足他人的需要。他們看似精力充沛並樂此不疲,也深受旁人的肯定及讚賞:「還好有你在!」、「要不是有你,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然而,私底下,他們的生活一團亂——疏離或衝突不斷的家庭關係、失序與凌亂的生活步調、混亂失衡的情緒狀態。尤其是,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是感受到一股淒涼的孤獨感,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即使朋友再多,再受到歡迎,仍缺乏歸屬感。

但是,他們依然不斷地為他人付出,最後掏空自己。這種自我犧牲的背後,常常是透過滿足他人需要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或者,名正言順地去沈浸在「犧牲者」或「悲劇英雄」的角色中,當自己不順遂時,便有理由去指控他人:「我對你們付出這麼多,你們又是如何對待我的?」。

於是,即使自己的生活支離破碎,仍停不下為他人付出的腳步。在疲於奔命的同時,肯定難以獲得真正的快樂。

--

如果,有人能夠幫助他們看見這種過度付出行為模式背後的機轉;如果,有人能夠幫助他們靜下心來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接觸自己的身心感受;或者,有人能夠陪著他們去分析自己根深柢固的信念與價值觀的來源及對自己的影響,就有機會啟動療癒的可能性。

照顧者,把自己照顧好,是最基本的責任,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接受協助者的負責。偶而,請卸下救世主的姿態,放下「沒有我不行」的重任,需要的時候,尋求專業協助,或者人際支持。

請先照顧好自己吧!

 

(本文為《為什麼幫助別人的你,卻幫助不了自己?用正念與基模療法療癒自我》(方智出版)一書推薦序)

  • 市府分類: 宣導活動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12-19
  • 發布日期: 2019-02-13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人事處‧給與科第一股
  • 點閱次數: 2753
至頁頂